- Copyright ? 2019 新疆博隆拍賣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- 地址:新疆烏魯木齊市解放北路90號天際大廈1508號
- 電話:0991-2333409 2336771

來源:美術報
學術主持/撰文:劉建軒
梁楷,南宋畫家,山東東平人。其畫師法賈師古,諸體皆善尤以道釋人物著稱,素有出藍之譽。宋寧宗時梁楷曾為畫院待詔,但因生性放達不受拘束便辭官而去。其性嗜酒,常有佯狂之態(tài),故有“梁風(瘋)子”的雅號。與他豁達的個性一樣,梁楷的作品在傳世的宋代山水小品畫中顯得特立獨行。梁楷的畫風形成可以說是與當時佛教禪宗所推崇的“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”主張密切相關。他通過繪畫的實踐在表達禪意,正如蘇立文(Michael Sullivan)在《山川悠遠——中國山水畫藝術》的序言里所寫:“禪畫實質上不是事物,而是行動。在不受時間限制的實際存在中,禪宗藝術超然于地域和歷史之外”。梁楷的藝術實踐極大地推動了早期禪畫發(fā)展,甚至對日本南畫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本期宋畫小品欣賞選取了兩幅與梁楷相關的作品加以解讀,以期讀者能對梁楷的山水小品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。
梁楷 柳溪臥笛圖
26×26cm 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《柳溪臥笛圖》,絹本,26×26cm,現(xiàn)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。畫中右下方蘆葦霧氣中署有極小的“梁楷”款識,如不細看常會誤認為是兩個墨點。梁楷的畫大多都以意境取勝,《柳溪臥笛圖》更是如此。本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空靈,作者把溪邊云霧繚繞的景象描繪得猶如夢幻一般。梁楷的此類作品在宋代屬畫中逸格,這種傳統(tǒng)可追溯到唐代的王洽,發(fā)展到南宋時期由于許多佛教僧人以及文人的參與逐漸形成了所謂“禪畫”的概念。這類作品在筆墨上通常較為簡練,給人一種意到筆不到的感受。本幅《柳溪臥笛圖》看似著墨不多,但描繪得卻較為細致。作者先以淡墨烘染出云霧的形態(tài),這一步驟幾乎不見筆痕,之后再用略重的筆墨將坡岸和柳樹勾畫出來。此處作者別具匠心的是,他把柳樹的枝葉畫得細如牛毛層層疊疊,這樣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將煙雨朦朧的氣氛表現(xiàn)了出來。
梁楷 枯木圖
24.1×23cm 絹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
《枯木圖》,絹本,24.1×23cm,現(xiàn)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。本畫無款,傳為南宋梁楷所作。此畫意境幽遠,給人一種蕭散迷離之感。所繪景色似江邊清晨濃霧未散之時,畫中景物都只見輪廓剪影。因此作者在畫枯樹時,僅以平實的線條勾勒出其形狀,而沒有去表現(xiàn)樹的質感。畫面著墨不多但十分精彩,尤其是繞樹的寒鴉,寥寥數(shù)筆便將其不同形態(tài)表現(xiàn)出來,使人為之嘆服。遠處山嵐若影若現(xiàn),加之絹本年代久遠,斑駁的痕跡使得畫面更富于變化??諘绲臉媹D是梁楷非常善長的表達方式,這種構圖在其他人那里常常會變得索然無味,而梁楷卻可以處理得非常有意境,且合乎法度不至于流于墨戲。此畫的風格與梁楷非常相似,然細觀其用筆與梁楷傳世的其它真跡則明顯有異。因此,本幅《枯木圖》雖不是梁楷真跡,但仍屬研究梁楷畫風的重要作品。